+发信息
当前位置: 土豆资讯 > 资讯详情

防治马铃薯黑痣病

  时间:2018-11-09 12:10   来源:  

病原:立枯丝核菌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
环境条件:该病发生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。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。

传播途径:以病薯上或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越冬。带病种薯是翌年的初侵染源,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载体。马铃薯生长期间病菌从土壤中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,引起发病。

发病症状:主要为害幼芽、茎基部及块茎。幼芽染病,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,造成缺苗。出土后染病,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,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,大小1-150px.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,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、块状或片状、散生或聚生的菌核;轻者症状不明显,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,或叶片卷曲呈舟状,心叶节间较长,有紫红色色素出现。严重时,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,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,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。




防治方法:

(1)选用无病种薯,培育无病壮苗,建立无病留种田。

(2)发病重的地区,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,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,避免早播。

(3)一旦田间发现病株,应及时拔除,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,病穴内撒入生石灰等消毒。

(4)化学防治。播种前马铃薯块茎用35%福·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,或用50%异菌脉0.4%溶液浸种5分钟。也可用30%苯醚甲·丙环乳油3000倍液,或23%氟菌胺悬浮剂,每亩用量14-20ml对水40-60L茎叶喷雾。


万农网app

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

下载手机APP使用该功能

万农网公众号

关注万农网公众号

及时发布信息,加入万人土豆群